刻意練習重點

高手都這樣做!「刻意練習法」3大重點一次掌握

真的有「天才」嗎?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在書中一開始便點出大眾對天才的迷思。你是不是曾經讚嘆那些表現卓越的天才,羨慕他們有特殊天份或遺傳基因,看似輕易地就能達到非凡的結果?或是是否曾經以為只要練習一萬小時就能成為專業,但到了某個程度後卻又無法突破了的經驗呢?

作者多年來研究各領域中的頂尖高手後發現,這些人的確有天賦,但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有天賦,且彼此差異不大,只要透過正確的方法善加利用,成為高手每個人都做得到!而這正也是高手與他人產生關鍵差距的原因。

刻意練習法則與重點

一萬小時法則的漏洞

一萬小時法則指出無論是何種專業,只要透過一萬小時的練習便能成為專業。然而,一萬小時法則致命漏洞在於單靠大量時數的練習是不夠的,除了「量」以外,還要重視「質」。不是盲目地練習埋頭努力,而是有意識地定準目標,訂定個人化的學習方法,投注足夠的時間以正確有效的方法刻意練習,才能有突破性的進步。

刻意練習是什麼?

刻意練習又稱「目標練習法」,與「天真練習法」不同之處在於,天真練習法是單靠反覆地重複一樣的練習,然後期待有所進步;而「目標練習法」有四大特色:

  • 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該領域已相當成熟,有技巧可循,也有具體可拆解的做法當作目標。
  • 全神貫注:有意識地對準目標行動
  • 意見回饋:來自老師或教練等具專業能力者,適時點出問題及時調整。
  • 跨出舒適圈:不斷嘗試突破現階段的技能水準。

為什麼刻意練習法的效果奇佳?

大腦就像肌肉,透過正確的方法鍛鍊就可以強化它,它與身體一樣有驚人的適應力。研究顯示,大腦的結構與功能並未固定,具備「可塑性」,會因為外在不同方法的刺激而重新設定。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只要有意識地鍛鍊它,大腦的適應力是可以被我們控制的。

但對待大腦要跟身體一樣,不能突然太緊也不能太鬆,力度要恰當,恰當的刺激能幫助大腦重新建立平衡。研究指出學習新的技能相較於持續練習已習得的技能,更能使大腦產生結構性的變化,但若逼太緊或時間過長都會讓人疲乏,大腦就如同身體,會因為過度鍛鍊彈性疲乏,在被逼出舒適圈但不離開太遠時,改變最快。

實踐刻意練習3大重點

刻意練習重點
  1. 有目標性的訓練
  2. 走出舒適圈
  3. 及時反饋

有目標性的訓練

應將目標拆解,制定出具體明確的計畫,將進步這樣的總體目標化為可以努力的具體作法,切分出想達到的表現的某個特定面向。

以打高爾夫球為例,若目標想要讓差點減少五桿?此目標太大不夠具體,試著去細想拆解所有可能影響差點的因素,像是如何增加發球落在球道上的次數?為何球沒有落在球道上?然後有目的的對症下藥練習它,像是從調整發球姿勢開始,以此判斷練習是否有效。

若達標了,可以再想是否還有其他想提升的指標,若未達標,可再從姿勢以外的其他面向去想,重新訂定目標,改變作法。

走出舒適圈

克服瓶頸之道不在於加倍努力,而是知道自己弱點後,聚焦於改進它,以跨出舒適圈的方式「嘗試新方法」,試著以不同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有時候我們卡住了,是因為我們曾經從0-1是用這個方法達到的,就會誤以為這個方法是萬能的,但若要從1-100進步到更高層次,當初的做法就不適用,必須捨棄以前的做法,嘗試新作法,才不會被自己過去的成就限制。

這是實踐刻意練習法最重要的部分,若不走出舒適圈,只是持續練習反覆已熟知且熟練的事物,這樣是無法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的,結果當然就只能原地打圈陷入瓶頸而無法突破。因此,不走出舒適圈,就不可能進步。

不斷進步到下個層次後再次歸零,反覆這樣的過程,就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持續突破走在更高的層次,也是複利成長的過程。(點此看複利人生的力量

及時反饋

找個具備相關技能專業的好老師在你練習時給予反饋吧!光是自己練習不夠,自己會有看不到的盲點,我們都需要透過旁人給予意見回饋,加以監督抵禦人性的怠惰,搭配自我紀錄,找出問題癥結點。若用錯方法,也才能明白錯在哪裡,將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

現在網路發達,很多時候未必要真的有一個人在旁邊督促你練習,也可以善加利用網路上的學習資源,只要他分享的成效與方法適合你,都可以從中獲得反饋。

日常生活中的刻意練習法

日常生活的刻意練習法重點
  • 挑選「對」的人
  • 分別時間
  • 排除干擾
  • 照顧身體

挑選「對」的人

持續努力下去的動機很重要的其中一點便是來自周圍人的鼓勵,盡可能地讓自己身邊圍繞著你努力時會給予你積極正面回饋、支持你、鼓勵你的人,而不是看衰你的人。

甚至,可以自己創造這樣的環境,藉著主動邀請興趣相投的人共組讀書會,或參加相關活動,讓自己身處在有歸屬感的團體中,透過夥伴的情誼與革命情感,一同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增加自己達成目標的額外動機。

分別時間

撥出固定的時間並「務必」排除其他所有義務和令你分心的事,將那段空出來的時間專門留給它,才能幫助自己沒有其他懸念,時間到了就是專心來做這件事。如果不這樣,我們往往會找各種其他理由被引誘去做別的事情,並合理化自己行為,時間久了,便無法建立起練習的習慣了。

可控制訓練時間在大約一小時內即可,因人無法全神貫注地超過一小時多,所以可以安排每一小時專注訓練後休息片刻再開始,以一小時為間隔做循環。

排除干擾

除了分別時間以外,也要找出任何可能會在過程中干擾訓練的元素。如果常因為手機跳出訊息迫使你必須緊急回覆,導致訓練中斷,可以將手機放置到其他看不見的地方,並轉為靜音或關機。

又或是盡量避免把訓練時間安排在餐後或一大早,容易精神不濟或是身體還需要消化的時候,較不易做訓練,也讓自己容易不小心有藉口而中斷訓練那就很可惜。

任何可能的干擾看似微小,但只要任一因素發生,都會讓訓練或甚至一整天的計畫泡湯。

照顧身體

大家一定有過不小心賴床,然後從起床那刻開始,所有計畫都延誤了的經驗,這一天就從追著進度跑開始,一整天疲憊不堪,又心裡壓力大。只要身體疲累,就容易懈怠而無法供應我們能量做衝刺,更不用說要專注了。

因此要記得,要能養成專注有目標的訓練很重要的根基,便是我們的身體健康,身體是一切的本,睡眠充足、準時起床,能幫助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一整天的計畫也可以因為準時起床能照著進度落實下去。

以上內容重點均經過整理摘自《刻意練習》,想要一覽書中豐富的內容,可點選下方圖片連結購買喔!

結語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可以刻意練習的呀!包括睡覺、感恩、打造幸福生活等。看完後我覺得很被激勵,代表我們想做的任何事情,只要透過有目的的安排與計畫,持續努力深耕,我們便能達成目標!這不需要任何看起來厲害的天賦,因為人人都有潛能早已存在我們當中,只是沒有合適妥善的方法激發出來而已!

相反地,也不要太輕易相信人人稱所謂的「天賦」,或是任意替某個人貼上標籤,如果只單相信一個人的成就是因為天賦扮演關鍵角色的話,那只會讓一個人放棄學習的動力。

因為太相信自己的天份認為不用努力也能如此,反而會害了自己,當他人持續積累超越自己本來就已有的能力時,就不一樣了;又若因為認為某個人欠缺某方面能力就勸他改做別的事情才有發展時,那人就會從小被貼上這樣的標籤,然後深信自己學不會。

要記得,在學習的路上,切記不要被他人輕易貼上標籤,也不要受他人影響,專注在自身即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誰,也唯有自己可以給自己力量,不要由他人來掌控你!他人的評論也是人家世界觀裡的結果,不是真實的你。這邊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最後,我們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打造自己精彩的人生,期待你們跟我分享刻意練習的驚人成果!

喜歡我的文章嗎?有什麼想法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也可以右方側邊欄訂閱喔!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